聚融E在线教育平台
  • 下载APP
    扫码下载官方APP
    -更好体验在线学习、练习、考试-
    下载APP
  •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聚融e讯 银行资讯 银行数据 存款利率又降了?该不该告诉客户?

存款利率又降了?该不该告诉客户?

发表于:2021-06-24   阅读数:4722


最近两周,银行圈的变化真是一个接着一个来,先有银保监会和央行对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整改通知,后又来了“央妈”对人民币存款优惠利率报价方式的修改。


简单来说,就是银行的两类产品都会降息,一是能实时赎回的短期理财产品;二是一年期以上中长期的定期类存款。


短期理财产品降息还好,毕竟降得不明显,整改时间长,2022年年底前完成,但中长期定期类存款降息就炸锅了。


这不,上周银行圈里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银行不让宣传,不能发圈,选择静观其变,另一部分则大力宣传,让客户来抢购目前收益相对较高的大额存单,于是,6月19日,#银行大额存单遭抢购#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其实,咱们国家每次政策调整的方向都是利好的,有时候是为了加强监管,防范风险,让老百姓的钱更安全,有时候是为了规范市场,防止恶意竞争,让大中小银行之间都保持理性和克制,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摆在老百姓面前就是收益怎么又低了?而银行往往要来背这解释的“锅”。


所以,对于银行人来说,每次有关影响产品利率变化的信息,要不要告诉客户?怎么告诉客户?成了难题。


怎么办呢?三点建议供你参考:


01


第一,既不回避,也不刻意。


不回避,就是在信息高度透明化的今天,想瞒也是瞒不住的。


有的行之所以主张不宣传,一是担心员工如果对政策解读不清楚,反而会引起客户新的误会,这样的事以往遇到的不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担心客户听到存款利率降低会流失。


但反过来看,当有的客户不是从本行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埋怨银行,还是可能会流失。


所以说,客户知道这一消息是迟早的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告诉客户,而是怎么能够非常自然的让客户真的理解消息背后所传达的信息。


不刻意,指的是没有必要给每一个客户都私发或者打电话,一是时间精力有限,二是客户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确实可能“越抹越黑”。


那怎么才能做到既不回避,也不刻意呢?最简单的就是我们自己要做好随时被客户问的准备,并且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回答,同时可以选择发发朋友圈这样的方式来小范围内传达,当然,朋友圈怎么发是有方法的。


什么方法?往下看:


02


第二,吃透政策,精简解读。


很多小伙伴看到消息以后,直接把消息往朋友圈里一字不改的照搬,那些高大上的金融词汇,比如什么“市场定价自律机制”、“加权平均利率”、“12+BP”等等,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得花点心思才能看明白,怎么指望客户能一看就懂?有很多客户甚至连什么是大额存单都未必知道。


存款利率又降了?该不该告诉客户?

所以,我们要对政策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知道其背后的逻辑和目的,能提炼出重点,以及客户所关心的信息,并且能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的大白话讲出来。这里啊,可以套用《非暴力沟通》中的四要素,加上事件的背景作为一个万能公式:


背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精简解读


比如 “央妈”修改人民币存款优惠利率报价方式这个热点该怎么解读呢?


(背景)近日,央行修改了人民币存款优惠利率的报价方式,说人话就是央行出了一项修改存款利率的新规定,这个规定对咱们普通人有啥影响呢?


(观察)简单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有两点:


1.你的钱袋子要减少了——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定期类存款的收益将降低;


2.银行的贷款将会更便宜了——贷款利率降低。


(感受)消息一出,很多朋友不淡定了,贷款便宜是好事,但定期类存款利息又少了,存钱越来越不划算啊,于是,有的朋友赶紧跑去银行看看还有啥“高收益”产品,结果前两天,银行的大额存单被一抢而空。


(需要)所以啊,这两天也有不少客户问我:定期存款利息越来越低了,想要收益高一点,钱该怎么存才好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建议:


1.如果您一直的存款方式都是选择这种稳定安全无风险的定期类存款,比如大额存单,对其他理财产品从来都“不感冒”,那您就得学会平静的去接受利率的降低;


2.如果您确定手上的钱短期内不会用到,那您可以尝试选择其他的产品来代替目前降低收益的定期类存款,比如国债、终身寿险、年金险、固收+等;


3.如果您既不想收益降低,又一直保持着一颗学习进步的心,那学会资产配置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资产配置就像一桌营养美味的大餐,有肉有汤有蔬菜,每种搭配一点,身体才能吃得更健康。


(请求)那资产配置怎么配?由于篇幅有限,一两句也说不清,您有时间的话不妨来找我聊聊,说不定我们能碰撞出更多财富的火花。我是知识搬运工XXX,电话/微信XXXXXXX。


以上解读供你参考,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理解,能解读得更好。


看完你会发现,这样的精简解读,不仅仅只是解读政策,客户会更关心跟他有关的问题,所以,我们真正在解读的,其实是客户的需求。


03


第三,自我暴露,妙用引言。



要想做到上面两点,还需要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加上一条“自我暴露”的引言。



咱们先看一下很多小伙伴发朋友圈的引言都是这样的:


存款利率又降了?该不该告诉客户?

存款利率又降了?该不该告诉客户?

看似简单明了,还能直接“带货”,但仔细一看,不是催着客户买买买,就是有点“恐吓”客户的味道,试问,如果你是客户,每天都收到这种千篇一律的财经信息或是产品信息,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所以,什么是“自我暴露”的引言呢?简单来说,就是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



比如这样:今天一大早,我在上班的路上打开手机收听财经新闻,听到了XX银行的大额存单昨天被客户排队“疯抢”的消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啊,是跟前两天“央妈”公布的一条政策有关,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跟咱们以后怎么存钱,还真有不少关系,所以啊,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件事的理解……



朋友圈,不就是应该这样很自然的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吗?这样的引言,客户看到的是一个活灵活现,特别接地气的银行人,而不是一台每天都在重复消息的“复读机”。



好啦,总结一下,当我们收到一条最新的财经信息时,只要找到其中跟普通人有直接影响的部分,翻译为普通人能听懂的大白话,提出客户的需求,并且给出自己专业的解决方案,不管你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去表达,既不违和,又能显得自己真诚专业,还能收获一片客户的点赞,这样才是银行人正确打开解读财经信息的姿势。



最后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每次当你面对客户又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记住一句话:不要成交客户,而要成为客户。想透了,你心里自然就有答案啦。


阅读更多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总共有(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