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业务违规:屡罚不绝 堵住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漏洞
票据业务违规:屡罚不绝
票据违规行为作为近几年监管处罚的重点。
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议上报告2016年度金融审计情况,2016年8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违规放贷和办理票据业务175.37亿元。
大连银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对2017年1—4月银监部门470份罚单的统计分析,票据业务的违规依然是监管机构关注重点,本年度目前为止已经开出73张罚单,并且90%都集中在“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这一案由,还有很少量“贴现资金回流至出票人”以及“逆程序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的罚单。
这种票据违规在近几年监管机构披露的罚单中屡见不鲜,而且近期市场上也频繁出现企业通过虚构真实贸易背景而向银行骗取票据承兑的案例。前一阵子刚刚作出判决的渤船修造票据诈骗案就是一个典型。
大连银行对这批罚单中的票据违规罚单从地域分布和机构分布角度分别进行了统计。从地域角度来看,票据违规行为的分布较广,没有明显偏向。全国共有19个省/市的银监局及分局对票据违规行为作出了处罚,此外银监会还有2例处罚。其中大连银监局本年度仅开出一张罚单,就是针对“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处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票据违规行为的普遍性。
而从机构分布的角度来看,除外资银行之外,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都领到了针对违规票据业务的罚单,其中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领到的罚单数量居多。对于这类屡罚不绝的票据违规,银行从自身风控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当提高对虚构贸易背景而骗取银行承兑汇票的警惕度。
在加强重视程度之后,如何通过提升内控管理、规范操作流程而在业务环节甄别虚构贸易背景而骗取承兑汇票的行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贸易融资工具,票据业务一直存在欺诈隐患,一是绝大多数交易背景均基于文件陈述,隐含文件造假等风险;二是银行存在发放银承的动力,即获得借款人的保证金存款以实现贷存比目标;三是其它领域(例如民间信贷和金融市场)的回报率相对高于票据贴现利率,但具体风险敞口难以量化衡量。
针对票据市场乱象,银监会办公厅曾下发《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对票据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予以风险提示。
《通知》主要对票据同业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与票据中介联手,违规交易、扰乱市场秩序、贷款与贴现相互腾挪、掩盖信用风险、创新“票据代理”规避监管要求、违规通道等7种典型的违规问题进行提示。
堵住票据业务风险漏洞
票据业务流动性强,成本低,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提高收益的重要业务组成。但是,在票据业务发展较快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票据的融资和流通紧密依存于实体经济活动,这决定了票据业务风险的多面性及分散性。银行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堵住票据业务风险漏洞。
据调查,在银行实际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不法持票人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克隆票据、票据调包或者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变造贸易合同,利用虚假的银行查询查复书,有意识地诈骗银行资金,引发票据风险。
二是在办理票据业务时,银行还存在对票据记载事项合规合法性审查、背书核实、票据真伪核实等方面把关不严,对票据的真实性、各要素和行为的有效性把握不准等情况,形成了一定风险、纠纷和资金损失;对票据业务的检查有时流于形式,操作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未能及时纠正票据业务操作中的问题。
三是对票据业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不够,缺乏对票据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票据业务经营中的风险。银行过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票据规模,放松承兑汇票签发标准,对其票据业务及其效益造成一定影响。加之,有的承兑方履行义务不到位,导致票据到期资金不能按时收回,造成损失。
为有效规避票据风险,促进票据业务稳健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发挥票据业务流动性强、期限短的特点,利用有限的信贷规模,实现期限、利率、金额的合理搭配,密切关注票据市场的利率变化和资金来源,合理调整票据产品结构,针对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票据产品和服务模式,促进票据业务结构的优化;各银行间应加强沟通,以免授信总量超出企业承受能力,出现银行垫款现象。
其次,及时作好风险监测和预警,关注票据业务相对的交易背景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对票据要素、合同内容及增值税发票的相关性、真实性认真把关,规范和完善票据交接、保管、资料审查、业务审批、档案管理等业务流程,防范操作风险。同时,进一步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堵塞风险漏洞,细化风险管理,加强对企业动态监测,做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日常维护,加大业务检查力度,纠正违规行为;票据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尽责操作,将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再次,加强对票据市场与相关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做好信息收集与应用,适时把票据业务风险防控的工作重心由以往主要重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转移到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统筹并重上来,紧密跟踪票据市场和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和动态变化,加强票据业务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估算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规模资源等因素的溢价提供可靠数据,最大限度降低票据风险。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采编人:阮华玲 审核人: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