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票据持续加强风险管控 保持业界标杆地位
近几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票据市场风险形势,工行始终秉承“依法合规、稳健经营、诚信严谨、专业协作、人人有责”的风险管理文化核心价值,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制度流程体系、强化系统控制与联动、加强准入管理、强化信息传导和培训、优化业务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等多策并举,不断提升全行票据产品线全流程、多角度、系统化、智能化风险管理水平,持续保持业界标杆地位。
一、完善票据产品线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将票据融资业务纳入总行授信、授权管理体系,执行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偏好,持续完善有效制衡的风险治理架构,并建立前中后台分离的业务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调查、审查、操作等职能的分离,统一风险标准。明确全行票据产品线前台管控、中台制衡、后台监督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落实各道防线具体职责,在强调前台机构和岗位作为风险第一道准入关主体责任的同时,加强中后台的独立性,强化制衡与监督作用。
二、优化全行票据融资业务制度与流程
持续修订发布票据融资业务制度文件,强化票据实物、客户准入、资金划付和合同签订四个关键环节的实质性风险防控,为全行票据产品线经营管理奠定制度基础。结合外部市场风险特点和自身实践,制定全行产品线票据业务十五条禁止性规定,明确风险底线。序时下发业务管理通知,全面规范电票业务和票交所线上业务操作流程。发布《票据业务风险提示与防控指引》《票据业务流程手册》等作为制度文件体系的补充,深刻揭示各业务品种风险点,进一步优化经营行为。
三、强化产品、机构、客户准入管理
根据行内机构资源禀赋不同制定相应的产品管理策略,逐步形成分行专注于承兑与贴现业务,总行票据营业部专注于转贴现和回购业务的经营格局,通过持续实施系统内票据存管机制,将全行票据集中到票据营业部进行风险检测和集中保管,提升全行票据产品线系统化运作管理水平。强化票据融资业务机构准入管理,细化准入标准、明确岗位分工,切实把好机构与人员准入关。强调客户尽职调查和准入管理,实施“99520”工程,根据客户风险变化情况,对票据融资业务重点分行、重点客户实施动态调整,推动全行贴现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四、创新运用智能系统防控风险
依托集团统一的系统平台,搭建票据融资业务管理系统和风险监控平台,实现票据融资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化运作。2016年以来,已投产或已安排版本计划的各类风险防控系统项目达10余项,已实现票据融资综合管理系统票据代保管模块、买入返售客户评级准入、商票转贴现业务授信倍数、代理接入承兑行电票买入、与特别关注信息系统联动等控制功能。将票据营业部运行多年的票据内部管理系统推广改造为全行产品线运行系统,为全产品线开展统计分析、决策支持、信息管理提供保障。优化电票系统功能,实现系统自动识别和筛查管控不符合买入要求的票据,减少人为干预环节,支持业务经营安全稳健开展。
五、加强事后非现场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票据贴现业务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对分行票据贴现业务进行集中监督和督促整改,以非现场监测为突破口,提供有针对性的检查目标、防控要求和政策建议,实现非现场监测对可预见风险特征的基本覆盖,进一步强化对全行票据业务重要环节操作风险的有效管控。运用数据监测模型提升风险识别能力,设计“贴现买入非直连电票”、“异地企业办理贴现”、“小企业办理大贴现”、“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等11个监测模型,对监测发现的存疑业务发出风险提示,推动经营机构及时组织核查、有效防控业务风险。
六、强化风险信息传导和人员培训
以行内邮件、内部网络、监测通报等载体,持续落实全行票据产品线风险信息、工作提示、业务政策等风险信息的传导互通机制;强化产品线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全行业务线“票据讲堂”,向分行基层准入机构进行业务制度解读、产品流程讲解,风险防范理念传导。应邀对行内、行外机构开展票据风险授课,对多家分行和全产品线举办了票交所业务和系统操作培训。利用《票据研究》案例连载板块和网讯票据交流园地发布案例,开展全行票据案例汇编,强化风险专业知识传导。
下一步,工行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深入贯彻监管要求,强化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手段,创新风险管理举措,不断总结风险管理经验,积极探寻风险管理掌控力持续提升的有效路径,持续保持全行优质票据资产。
文章来源: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
采编人:蒋露茜 审核人: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