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主动贬值弊大于利
摘要: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约达9%,人民币贬值并不能冲销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只会增加美国政府、消费者的福利,直接损害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导致通胀,加重企业外债负担,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引发资金外逃,恶化社会预期。人民币主动贬值可能触发汇率之争,美国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有了借口。因此,停止主动贬值的行为,综合考虑国际收支平衡、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相关因素,制定人民币汇率的新方案是更为理智的政策取向。
今年4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贬值约9%,并激发离岸人民币跟风下跌,根据现行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有人认为这是货币当局通过调低人民币中间价的方式主动引导人民币贬值,人民币短期内的快速贬值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令人担忧。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以来,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更主要的是作为自由变量而由市场供求决定其汇率水平,或者作为稳定的政策目标由央行采用钉住汇率制度,虽然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等中间汇率制度的说法,实际上偏向钉住单一货币。除了作为自由变量和政策目标之外,很少有把汇率作为政策工具来使用的现象。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些国家搞外汇倾销,由于汇率具有双刃剑之特点,且被倾销国家可以采用相同的汇率手段施以报复,历史证明外汇倾销是失败的。因此,通过主动贬值,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使用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亦非明智之举。
首先,那种认为人民币主动贬值可以冲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想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本币贬值是外国官方和消费者福利的增加、本国居民福利的减少。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高关税,美国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人民币贬值的直接后果是把中国商品和劳务贱卖给外国,外国消费者得利。人民币贬值,不仅导致从美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所有进口商品价格都将上涨,同样的进口商品,我国消费者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币才能买到,直接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不仅是进口商品,所有海外的劳务价格以人民币计算都会上涨,中国居民赴海外的旅游费用、海外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等,中国消费者都将支付更多的人民币。
根据“J曲线效应”由于本币贬值,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和劳务,而获得的外国货币金额反而减少,进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和劳务需要付出更多的本币,因此,本币贬值,至少在短期内无法改善国际收支,反而会恶化国际收支。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最终影响还是如马歇尔--勒纳(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条件所述取决于该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和弹性。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才是正道。
其次,人民币贬值将导致对外货币性负债企业的债务负担的增加。人民币贬值必然导致对外货币性负债企业的债务负担,例如,我国三大航空公司等,都负有较大的美元负债,本币贬值,以人民币计算的债务负担大大加重。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有可能导致一些对外负债企业债务链条的断裂。
还有,持续贬值导致的汇率预期引起一系列问题:(1)人民币持续贬值的直接预期是引起群众恐慌性的换取外汇,外汇局的应对之策往往是出台各种限制使用外汇的规制,这些规制是否符合民法是值得讨论的,而这些规制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不言而喻的。(2)大幅度的本币贬值,不仅直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会触发与进口相竞争商品的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也是必然的。(3)持续贬值也将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务院早已提出的资本账户市场化、自由化改革的步伐。
最后,人民币主动贬值的做法,可能激化中美贸易战。短期内持续大幅度贬值的行为,极有可能诱发中美汇率争端,从贸易战升级为汇率战,授人以柄,美国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有了新借口,中美经济关系势必进一步恶化。而且,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经济变量,影响所及并非只限于中美,其他受人民币贬值影响的国家也可能对中国产生不满。
因此,停止人民币主动性贬值的行为,综合考虑我国的外汇储备政策、外汇管理政策、资本账户的开放及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等相关问题,全面系统地研讨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水平,以人民币自由兑换和独立浮动汇率制为两个几乎同时实现的制度目标为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诚然,目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独立浮动汇率制尚有一段金融市场发展的道路要走,这需要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创新来发展金融市场,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魅力和弹性,既能吸引大量资金留存在中国市场,市场规模足够大而又具有很大的抗风险能力。最为重要的是,面临问题时,是采用行政力量进行管控,还是具有尊重市场力量的勇气。如果缺乏勇气,我国拥有再多的外汇储备,也很难迈出走向人民币自由兑换和独立浮动汇率制的最终步伐。
文章来源:环球金汇评论
2018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