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融E在线教育平台
  • 下载APP
    扫码下载官方APP
    -更好体验在线学习、练习、考试-
    下载APP
  •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聚融e讯 金融时事 国内 独具中国特色第四套人民币的艺术风格

独具中国特色第四套人民币的艺术风格

发表于:2018-04-02   阅读数:1699

事物呈现都蕴含自身风格特征,钞票设计也具有不同风格。其中,最具明显标志的就是,每个国家都会有每个国家的风格特征,都汇聚有每个民族的特色。设计师在设计钞票时,一定要在把握好钞票主题的同时,设计好钞票的风格样式。

胶印接线-1元【燕子桃花】

持续推进民族化

总结第四套人民币的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钞票的民族化、艺术化方面持续不断地探索、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

比如,在钞票正面主景表现方面:分别采用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人物头像,这是根据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提出的100万人口以上的民族上钞票的建议而定的。如一角券的高山族、满族;二角券的布依族、朝鲜族;五角券的苗族、壮族;一元券的侗族、瑶族;二元券的维吾尔族、彝族;五元券的藏族、回族;十元券的汉族、蒙古族。

胶印接线-2元【绶带鸟翠竹】

比如,在钞票的背面主景表现方面:分别采用了中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如一元券的长城、二元券的南海南天一柱、五元券的长江三峡、十元券的珠穆朗玛峰、伍拾元券的黄河壶口瀑布、一百元券的井冈山主峰。

读到这里,细心读者会发现,高山族人口远不足100万,但是也上了人民币票面。究其原因,它体现了设计者对当时国家形势的整体把握和政治考量。在票面上印上高山族,正宣示了我们对台湾的主权,这个寓意不言自明。

说到少数民族人像创作,美术专家周令钊、陈若菊夫妇回忆,当年参加第四套人民币设计时,为了画好少数民族人物,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去云南采风的故事。

当时他们住在公社的小木屋里,生活还是蛮艰苦的。和当地人一样,洗脸要翻过山顶、爬过几个大坡到河边去。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看到,那里的人们积极、乐观、向上。他们的服装设计很美,也很实用。赶集时,美术专家发现哪个人形象好,就拍照,或者让他们站一会儿,当场勾画。事后谈及感想,美术专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们不到当地去采风,我们就找不到那种感觉,就创作不出那样鲜活的人物形象。

胶印接线-5元【仙鹤松树】

任何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复杂而艰难的。侯一民描述了当时塑造人物的思路与历程:在设想每一个人物是一种什么气质的时候就要细致了,高山的民族跟平原的民族就不一样,如傣族中的汉傣和水傣,就像石头和水似的,一个硬一个柔。苗族是个很质朴的民族,而生活在高原的藏族,气息中就带点野性。所以每个民族形象里面都有很细微的东西。要注意观察、发现和把握好这些细微的东西,将他们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美术专家还就钞票装饰画等进行了设计。他们在设计时围绕正面主景人像,很注重装饰绘画的衬托和表现力,注重选用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富含民族寓意的装饰图案。比如,一元券的“喜鹊登梅”即喜庆寓意;二元券的“翠竹鸟绶带”即祥和寓意;五元券的“松鹤同春”即长寿寓意;十元券的“凤凰牡丹”即富贵寓意。这些都属于寄托中华民族美好祝福和美好愿望的花鸟图案,很有表现力。背面图案多半采用具有民族特点的花边、刺绣。角票都是从传统图案中找来的,有圆型的、卷草型的。所有这些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民族装饰图案,强化了钞票的民族化风格。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甚至现在),有一种说法叫“我就是人民币上的那个原型人物”,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媒介中多次出现,理由是“当年曾经画了我”。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代美术大师、曾经参与过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正面主景人像素描稿创作的侯一民先生对此不容置疑地回应道:简直是胡说八道!我们当时进行人物创作时,画了很多人像素描稿,怎么能说是画了你、钞票上的人物就是你呢?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我们在采风时创作了众多人物素材,回去以后还有一个不断加工、修改、提炼的过程。可以说,真正最终呈现在钞票上的画像已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了,而是众多形象的一个有机结合体,是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了。

侯一民先生的论述一针见血。持“人物原型说”观点的人,或者是不懂得钞票设计创作的基本规律,或者是热衷八卦的猎奇心理,或者是在当今浮躁社会下的一种满足自我虚荣的炒作心理。总之,以上种种都是不正常的、不正确的,需要予以澄清。

胶印接线-10元【凤凰牡丹】

系统增减规范化

第四套人民币除了在图案和纹饰上作了精心设计外,在文字的采用及规范化、标准化上也作了认真调整。全套票券不仅继续采用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以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使用;同时在一元券以上的主币上增印了盲文符号;所用冠字的变化最大,就是将前三套沿用的冠字头由罗马文变成了英文字母;印章也有所变化,特别是颜色与印制工艺。

人民币属于国家货币,体现在票面上的各种元素也必然会依据国家大的形势变化而有所变化、有所调整。就像第三套人民币设计时,会根据国家当时形势需要——战胜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和确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总方针,而不断地采取缩减印刷工艺和缩小票幅尺寸,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有力措施。第四套人民币也是如此。设计时正值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积极倡导在全社会实施简化字和规范字,因此,它及时吸收了国家对汉字整理和简化的成果,在票面上全部采用了规范化汉字。虽然字体还是沿用的马文蔚先生的“张黑女”碑体,但对需要调整的部分进行了必要修改。这项工作由原北京印钞厂设计室负责。修改主要有三处:改繁体字为简体字。如“中国人民银行”行名中的“国”和“银”字,六种主币面值中的“圆” 字;改异体字为正体字。将原来二元券、二角券、二分券中“贰”字中间的两横在上改为了规范的正体字“贰”;改旧字形为新字形,将原来辅币一角券、二角券、五角券中“角”字中间一竖不出头改为了中间一竖出头的新字形“角”字。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采编人:阮华玲  审核人:孙升

阅读更多
本文来源:未知   作者:

总共有(个评论)